第35期读诗会——旧瓶装新酒 随处是诗情

     因疫情原因读诗会暂停近四个月,6月15日我们重新回归课堂,再续诗缘。从大漠孤烟塞北,到杏花春雨江南 ;从山水田园牧歌,到金戈铁马阳关,我们一直在吟诵着前人的千古绝唱,体味着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。当代诗人又是如何贴切地书写当下的时代意境,第35期读诗会就让我们跟随来福诗社社长栗文政先生,共同赏析当代女诗人刘能英的北漂诗情。

    栗社长开篇向我们简单介绍了当代诗人刘能英:武汉新洲人,现任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驻校作家,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签约作家。能诗、词、曲、赋、楹联、散文、小说。获奖百余次,其中等级奖50余次。
    社长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刘能英的诗词:
    一、感情真  心到痛处始见真    诗发乎情,才能感人之情、憾人心魄。无情则无诗,无真情则无好诗。一首诗为什么能打动我们,引起读者共鸣,或许是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经历,或许是读者产生了某种联想。情真有多方面体现,亲情、乡情、友情,即所谓人之常情。而把这些具体的形象感觉升华为有共性的形象与感觉,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,就是诗词的创作过程。
    二、选材巧  柴米油盐酱醋茶  
    刘能英在谈到创作近体诗词须过“七关”时说:“诗词写作,要选熟悉的题材,也就是说要写身边的事,自己亲身经历的事,或有深切感受的事。题材不忌大小就怕不熟悉”。“熟悉”这也是所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,尤其诗词是强调主观感受的艺术形式,由“熟”入手,由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入手,小中见大,这也是诗词这种文学体裁所决定的。
    三、语言活  白、口、时语入诗不落俗。
   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,诗词也可以说是语言艺术。遍数中国诗词大家中有无数个语言大师,李白、白居易、苏东坡、毛泽东等等都深谙此道。通俗晓畅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他们的诗词意境传承起了很大的作用。“白、鲜、活”是其共同的特性。刘能英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,她无疑是个语言高手,善于白话入诗、口语入诗,时语入诗。
    读诗会上诗友们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做了积极的交流发言,现场十分热烈。本次读诗会分享人为来福诗社社长栗文政,笔名闲来,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、山西诗词学会副会长,来福诗社社长。喜爱格律诗,惯用新韵,著有《诗游三晋》。   
 





版权所有 © 来福实业集团公司 保留一切权利


联系电话:0351-2797682

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来福集团信息
   

晋ICP备19010177号-1 企业网站管理系统版权所有 Copyright © 2017-2023   www.e-forever.cn

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681号